歡迎您來到一諾智業旅游集團官網,我們專注: 農旅文養全產業鏈規投建營一站式提供商!
021-6422 7009 13636541448
2019-08
十九大報告指出的,政府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歸根結底是要“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伴隨著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爐”,很多城市加快了國土、規劃等職能部門整合的步伐。基于信息化之上的業務整合配套機構整合也逐步展開,相關信息化工作以促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措施落地為目標,最終建立數據集中、標準統一、信息共享、部門協同、項目審批、評估考核、實施監督、服務群眾的國土規劃一體化信息化體系。本屆論壇“最多跑一次”的規劃國土一體化體驗區將…
2019-08
去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機構改革。根據方案,重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將原國土資源部等部委的規劃職能整合到一起,統一行使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這就意味著未來“陸海空一體”,“空間規劃”迎來歷史性的重要一刻。回溯我國空間規劃發展歷程,先后經歷了從浙江、上海等地力推的“兩規合一”,到2008年《城鄉規劃法》提出的“三規合一”,到2014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四部委開展的“多規合一”,再到2017年四部委推行的“空間規劃”等階段。新形勢下的空間規
2019-08
2018年,是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簡稱“國土三調”)的關鍵一年,目前國土三調的有關工作已全面啟動,總預算或將達130億,面對這樣的機遇,很多地信企業都已經摩拳擦掌。但是,對于測繪人來說,這可能是一次挑戰,據參與過二調的測繪人說:“項目工作最大的困難在于很多村鎮居民對測繪不了解,不配合工作,不讓進戶,導致工作進展困難。”很多人不了解國土三調,那么,究竟國土三調和我們有啥關系呢?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看完下文,你就懂了!關聯一:利國利民土地是農民安身立命之根本,經濟收入來源,是家庭生活的依靠和保障,沒有了…
2019-07
空間規劃是對未來空間開發保護的預期謀劃,本質上是未來的預期和目標導向,能否有“前瞻性”,就成為規劃是否能成功的關鍵;同時,空間規劃是問題導向的,是一種時空策略應對,其重要內容就是補短板、揚優勢,實現空間資源的優化配置,它需要尊重空間發展規律,尊重自然、歷史和實踐,“科學性”是其內生要求和“正道”;而且,空間規劃是運行導向的,是面向實施的,是面向經濟建設和生態保護主戰場,所謂“三分規劃,七分實施”,說的就是實施比規劃本身更重要,也更困難。否則,規劃就容易淪為“紙上畫畫,墻上掛掛”。可見,空間規劃的“…
2019-07
“三區三線”:是根據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的空間,分別對應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三區”(三類空間)城鎮空間:以城鎮居民生產、生活為主體功能的國土空間,包括城鎮建設空間、工礦建設空間以及部分鄉級政府駐地的開發建設空間。農業空間:以農業生產和農村居民生活為主體功能,承擔農產品生產和農村生活功能的國土空間,主要包括永久基本農田、一般農田等農業生產用地以及村莊等農村生活用地。生態空間:具有自然屬性的,以提供生態服務或生態產品為主體功能的國土空間,…
2019-07
空間規劃類的術語“雙評價”“雙評價”是個簡稱,由“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 兩部分構成。“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在一定發展階段,經濟技術水平和生產生活方式,一定地域范圍內資源環境要素能夠支撐的農業生產、城鎮建設等人類活動的最大規模。“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 在維系生態系統健康的前提下,綜合考慮資源環境要素和區位條件以及特定國土空間,進行農業生產城鎮建設等人類活動的適宜程度。01“雙評價”要評什么呢?“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判斷區域內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能源、旅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