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一諾智業旅游集團官網,我們專注: 農旅文養全產業鏈規投建營一站式提供商!
021-6422 7009 13636541448
中國有超過180萬個鄉村。它們如空中繁星,在浩瀚版圖下呈現出不拘一格的多姿形態。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民營企業投身其中,以首創精神賦能鄉村不同的資源稟賦,造就了鄉村的特色發展,為鄉村增添了獨特而繽紛的色彩。
作為民企其中一員,秉承“實業報國,服務民生”企業使命的藍潤集團,也在多年的幫扶作為中,始終堅持以創新為核心理念,努力探索“多元共促”的工作模式,為鄉村發展找到“最佳選項”, 助力美麗鄉村“破土飄香”。
01
宏村美麗鄉村
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一、案例簡介
應該說宏村的成名和成功來自于徽州地區獨具特色的資源稟賦和企業家黃怒波獨辟蹊徑的眼光。作為世界遺產的宏村之美,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水墨江南的極致之美。這點是宏村最具特色的資源。因此,宏村本身就是個絕美的旅游吸引物。
二、發展狀況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北部,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的選址、布局以及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著直接的關系,是一座經過嚴謹規劃的古村落。古宏村人獨出機智開“仿生學”之先河,規劃并建造了堪稱“中華一絕”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
三、經驗總結
1、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遺跡具備天然文旅稟賦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個村莊從高處看,宛若一頭斜臥山前溪邊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稱為“牛胃”(月沼風荷),一條400余米長的溪水盤繞在“牛腹”內,被稱作“牛腸”。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橋,作為“牛腿”,這種別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調節了氣溫和環境。
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間故宮“承志堂”富麗堂皇,可謂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空靈蘊藉,處處是景,步步入畫。
從村外自然環境到村內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內布置都完整地保存著古村落的原始狀態,沒有絲毫現代文明的跡象。這些為宏村的旅游開發提供了極佳的天然稟賦。
2、選址的巧妙與風水的運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
相關史料記載宏村歷代人具有根深蒂固的風水理念,這與宏村獨特空間的形成關系密切。宏村是經精心“設計”而成的,其外部空間崇尚自然的傳統環境觀念在其選址、規劃中得到具體體現。宏村古村落選址和規劃建設都符合傳統的“枕高崗,面流水,一望無際”的風水原則。
宏村的水主要是來自西溪,而最后這水又“還”給了西溪。宏村人只是巧妙地使它在村中“游歷”了一遍,而同時又滿足了村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
這種按照自然條件的缺損,通過人工措施來補益的巧妙做法,起到了點石成金的效果。從宏村這一中國古代村落的整個形成歷史過程,可以看到我國古代建筑意識中對整個居住群的整體規劃及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
最終形成“置高崗面流水,一望無際”,依山傍水而居,村后以青山為屏障,可當北面來風,地勢高爽,無山洪暴發沖擊之危,有仰觀山色俯聽泉聲之樂。
由此可見,宏村建筑群是集建筑工程學、古代科學、文化、宗教、美學、藝術等于一體的綜合實體。它在力求滿足村民實際功能性需求的同時,又兼顧了文化氣息和觀賞性,使其具備了發展的可持續性,“中國畫里鄉村”可謂名至實歸。
02
中國臺灣桃米生態村
無中生有創造鄉村IP
一、案例簡介
如果說風景如畫的宏村是老祖宗的饋贈,那么臺灣桃米生態村的改造案例,則是現代版絕地反擊的鄉村旅游再造的楷模。
臺灣桃米村經過“921”大地震后,變成了一個傳統農業沒落、人口外流、垃圾叢生的“桃米坑”,經過桃米里政府、學界、社會組織及社區居民的共同商討,確定以“生態桃米村”為方向開展災后重建。
二、發展狀況
成功實現在廢墟上重建家園,而且桃米村因此徹底“大翻身”,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桃米生態村已從一個環境雜亂、發展無力的邊緣社區,轉型成為融有機農業、生態保育、文化創意、鄉村旅游于一體的鄉土生態典范。
三、經驗總結
1、把挖掘獨有的生態資源作為開發生態旅游之本
桃米村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臺灣原生29中青蛙,桃米擁有23種,臺灣143種蜻蜓,在桃米就發現49種。然而,一開始村民們對發展以青蛙為主題的生態村并不以為然,甚至有些抵觸。為此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面向村民開設了系列生態課程,培養了眾多“生態講解員”,介紹青蛙的保育知識,正是通過大量的培訓課,村民們慢慢轉變觀念,認識到了當地生態資產的經濟價值,并自覺加入到重塑家鄉的隊伍里。
2、打造獨有的生態IP“青蛙共和國”并帶動衍生產業發展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資源潛力,不斷宣傳各種各樣的青蛙和色彩斑斕的蜻蜓,把青蛙設計成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布鄉村醒目位置。
同時,鼓勵村民動手,用紙、布、石頭等鄉村材料制作手工藝品,這很快使桃米村從一個地震廢墟變一個昆蟲生態文化體驗區。桃米生態村為此提煉了獨有的文化IP——“青蛙共和國”,在桃米社區,處處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圖騰,并通過濕地公園及一家家民宿院落里的生態池為青蛙營造生態家園。
為了進一步延伸產業的發展,臺灣2014年以桃米為原型,以青蛙家族尋找桃花源為故事,采用3D電影技術,完成了一部非常感人的《桃蛙源記》。由此,桃米社區的產業由青蛙觀光、生態、旅游,走向了影視媒體,產業鏈條因此不斷延伸,進一步擴大了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
現在的桃米村五分之一的村民經營生態旅游產業,而其他村民經營的傳統農業,也因生態旅游的帶動而升值,這里一流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桃米文化、吸引著城里人來這里觀光、度假、休閑。據不完全統計,生態旅游產業每年可以為這個1200多人口的村莊帶來近3000萬元的收入。
03
成都多利桃花源
康養+農業的理想主義鄉村實踐
一、案例簡介
在中國西南地區,近兩年有一個經典的農業項目,一直以來是業界爭相學習的對象,那就是多利桃花源。
多利桃花源這個項目最大的紅利在于選址和地段。只有基于對大城市郊區度假和養老市場的洞察,才有了投資興建新型農村度假康養項目的市場基礎。
位于成都徐堰河畔,距離市中心30公里,項目初期規劃面積2700畝,總占地面積逾萬畝。根據規劃,項目按照庭、院、園、田的四級空間體系,空間感上以農田為基礎,以農業、旅游、社區和頤養為主要功能布局,小鎮整體被農田包圍,溶于樹木與園林之間,充分突顯了川西林盤結構的原生態和點狀散落式的村落形態布局。
二、發展狀況
多利桃花源“一核五園八片區”的小鎮格局,將田園、林木、院落和水系有效融合,營造出了一種有機生態的居住環境,一座基于農業旅游的以“有機生活+田園+小鎮+文化”相互交融為特色的小鎮作品。一核為小鎮中心,五園包括運動公園、四季公園、示范農園、農博公園和休閑公園。小鎮中心的功能主要包括業主餐廳、幼兒園、頤樂學院、運動中心、健康中心以及民宿和商業街等。
三、經驗總結
提供了四種服務系統:健康醫療服務系統、文化教育服務系統、農業生產服務系統、居家生活服務系統。
1、健康醫療服務系統:為每一個入住者建立完備的家庭健康檔案,并定期提供健康檢查和健康促進計劃,以滿足各年齡段業主的健康護理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綠城在烏鎮雅園等項目實踐過的老年頤養生活體系將以升華之勢首入成都。
2、文化教育服務系統:通過自然課堂、4點半學校、動物牧場、頤樂學院等平臺為全年齡段小鎮居民提供各類文化、親子娛樂、養生休閑服務。針對小鎮里0-16歲的孩子,提供從幼兒到初中的教育,針對6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在小鎮里老有所學,頤養天年。
3、農業生產服務系統:在多利桃花源,庭院和田園將成為每個家庭的標準配置,極大滿足目標客群詩意棲居的田園情節。
4、居家生活服務系統:這里將依托多利農莊的有機農業技術與標準,提供居家農藝服務,搭建農夫市集、農業硅谷、有機農業科普等,為小鎮居民提供專業的農業顧問服務。同時,以小鎮、業主餐廳、慢生活街區等配套為每一位小鎮居民提供周到的居家生活服務。
精致適用的中式建筑、可以自種的農田、完善的生活體系、完整的物業服務體系、優質健康教育機構、頤養醫養的健康理念,這些藍城標簽,加上多利農莊的有機農業科技、規范的蔬菜生產流程、高標準質量管理體系,使該項目達到了強強聯合1+1大于2的效果,并迅速成為全國農業與康養結合的優秀典范,被業界所推崇。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