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一諾智業旅游集團官網,我們專注: 農旅文養全產業鏈規投建營一站式提供商!
021-6422 7009 13636541448
2022年已經進入第四季度,這一年不是變革之年,是轉型之年,變革和轉型是兩個概念。如果從轉型的角度來說,第一個就是我們傳統的旅游企業必須要轉型,不轉型前面就是一條死路,所以逼得大家不得不轉型。第二個就是有很多所謂的新興的業態,實際上過幾年新興也變成傳統,所以新興的也需要轉型,要從新興變成新型。所以總體而言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之中,我觀察,大體上是這樣,凡是跨界的企業都謀求好的生路,凡是轉型的企業都能夠有所發展。可是只是死守著自己這一攤,就是降低成本,打開市場,諸如此類的,傳統企業,傳統業態,傳統做法,基本上都做不下去。
關于城市生活綜合體,它實際上是一個逐步變化和提升的過程,因為這兩年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消費習慣,很多我們認為是新的消費,慢慢就變成細化的。其中最重要的變化,從旅游的角度來說,就是我們傳統的觀光旅游主導模式改變了,所以現在是兩個亮點,一個叫城市大休閑,一個叫鄉村微度假,這兩個亮點的發展,主導著整個文旅市場的格局,也自然會影響到供給側這種格局。
從城市的角度來說,我們一開始叫百貨商店、百貨大樓,后來就改成shoping mall,到后來發現只有mall沒有shoping,大家到那去就是逛一逛,試一試,要買回家網上下單來買,所以就逼得這些東西都要改。現在來看,形成城市生活綜合體的這種模式是對應城市休閑的,所以現在很多地方也都在變。作為城市生活綜合體,第一就是要有足夠的面積,沒有足夠的面積吸引不來這么多客流,沒有相應的客流,也就吸引不來入駐的這些商戶。第二就是得有豐富的業態,這種業態里不需要大,就是一個大的體積或者一個大的面積,里面的東西都小,小餐飲、小娛樂、小文化、小廣場、小綠地,甚至是小的運動場所,各種各樣的小聚集在一起,它就是包容了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才能稱之為城市生活綜合體。我看這是一個方面的東西。
比如說北京頤堤港、三里屯,還有的不是一個大空間,它是一個大面積,再比如說成都,很多城市都有,我現在叫不上名字,因為我只是去考察一下,那種東西對我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我們知道這是我們城市生活風向性的東西,所以我覺得下一步城市休閑的發展,這種城市生活綜合體業態會越來越豐富,而且會增加很多玩的內容,這樣的話大家覺得好玩,一進去就可以待一天,我們的城市休閑內容就豐富了。這不完全是文商旅的概念,文商旅的概念是從業態的定義,實際上這是一個城市空間的新成長,城市價值的新提升。
關于鄉村微度假,我們從扶貧改為鄉村振興,很多鄉村也開始要發力旅游行業,旅游產業,是不是所有的鄉村都適合來發展旅游產業呢?那怎么可能呢,這是違背規律的,所以從鄉村振興的角度來說,適合微度假,適合發展的應該有這么幾個條件,第一距離城市比較近,如果太遠了不方便,而且太遠了交通狀況也差,基礎設施也差,所以這是第一個要件。第二個要件就是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尤其是歷史上有很多文化可以挖掘的。第三個這個村子要干凈,臟兮兮的能行嗎。第四就是城市的基礎設施,在這樣的項目都必須要有,比如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到村里去沒有洗手間,不能洗澡,那我拔腿就走,這不是我要的東西。第五個就是社區的環境要友好,不能把外來人當做可以任意宰殺的對象,你性價比夠了就可以了,至于說價格高低這不重要,實際上現在價格的敏感度越來越低,但是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符合這么幾個條件,我看這樣的鄉村就可以搞起來。
發展鄉村旅游的難點在哪里呢?第一個問題就是同質化,就說袁家村,我到袁家村去過兩次,去完了之后我就一個結論,陜西只能有一個袁家村,學習袁家村的必死,因為你學的都是表面,沒有學到袁家村的本質,袁家村的本質是能人治理,制度方面的優勢,這是它的本質,其他村有這些東西嗎?當然袁家村現在也在輸出自己的模式,也在輸出自己的管理,我希望能夠成功,但是總體來說鄉村旅游如果追求同質化,那就大家集體死。到這個村和到那個村子沒區別,我為什么要到你那去,這是一個大的問題。第二個大的問題,就是公地悲劇,所謂公地悲劇是什么,就是說屬于集體的東西沒人問沒人管,但是大家都在掠奪。所以經常一個村子是什么情況,公共環境很差,公共設施也不好,因為這都是公地,但是到這個家里來感覺還不錯,所以這樣的公地悲劇是普遍存在的,這就看你這個村子有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村集體來解決這些公共問題。第三個問題就是鄉村生活和城市生活,既有很不同的一面,同時又有同質化的一面,我們老追求原汁原味,實際上原汁原味這個詞就是錯誤的,所謂原汁原味就是臟兮兮,就是什么都沒有,然后進農家院,上農家炕,吃農家飯,這就叫鄉村旅游,這就完了?顯然是不行的。我們現在強調的是鄉村微度假,微度假就是要培育一種迥異于城市生活的新型生活方式,這樣可能真正有吸引力。我看到最好的一個是浙江的烏村,烏村離烏鎮三公里,但是烏村的格局追求完全不同,我之所以去烏村,看網上在炒作,烏村很貴,一張門票267塊,大家就吐槽,說烏鎮這么賺錢,烏村窮瘋了。我說那我去看看,到了之后他們就說,之所以設了一個高門檻,就是要把觀光旅游者擋住,不希望觀光客進來,所以他們構想每天只接待五百個人,不希望人多,所以有一年的十一,當天烏鎮接待了十萬人,烏村接待一千人,他都說今天超負荷了。為什么他有這么高的要求,就是要讓客人有最好的體驗。結果呢,凡是到了烏村的人,回去沒有吐槽的,沒有投訴的,都認為很值。我那天去也是這樣,我先是在里面看,有三十個鄉村旅游娛樂,三十種鄉村小吃,一進去之后有一個叫“鄉村文化伴侶”這樣的一個服務員來接待你。比如說一個家庭過去了,他馬上拉著孩子的手,馬上攙著老人的胳膊。這一路下來,我就是這種感覺,后來我就說,晚上在那兒吃飯,領我到菜地,您看上哪個菜了,這邊是走地雞,您看上哪只雞了,那邊魚塘里撈出來您挑一條魚,一個小時之后送到餐桌,這叫鮮魚水菜。吃飯的時候我又提出了,晚上在這住宿。所以就是這樣,267的門票,大家都認為很棒,吃一頓飯加二百塊錢,再住一晚加五百塊錢,這樣的話實際上總收入并不少,但是保持了鄉村生活的寧靜,保持了鄉村生活的生態。我覺得這就是很典型值得倡導的一種方式。
但是,我們現在很多鄉村還是追求流量,追求流量,就是當一個觀光點來看,結果大家的感受都不好。能到什么程度,比如這個雞蛋上來說是土雞蛋,客人拿筷子點著,這是土雞蛋嗎,那是土雞,怎么可能有這么多土雞和土雞蛋?假冒偽劣上來了,所以大家就不滿意。這種方式不值得倡導。所以,如果從微度假的角度來說,至少要在這住一晚或者住兩晚,那就得研究怎么不重復,怎么讓大家持續保持新鮮感,這都是新的課題。
傳統的旅游業有很多逐漸的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大眾休閑發展的這種趨勢下,旅行社是不是會有一席之地?旅行業務會始終存在,因為市場有這種需求,旅行業務始終存在,就意味著為旅行的這種業務提供服務的機構始終存在的,至于叫不叫旅行社我覺得不重要。但是傳統旅行社的這種運營模式和服務方式,肯定會走向消亡。所以我不關注叫什么名字,我關注的就是你的旅行服務做得怎么樣,比如像OTA,OTA現在做的實際上都是旅行服務,那你說它是旅行社嗎?還是非旅行社呢?不重要,這都是傳統概念。我去年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叫《以導游為中心的旅行社轉型》,旅行社現在最核心的競爭力是導游,但是導游在旅行社里面是最難管理的這部分,為什么要管呢?你讓他自己去發展不好嗎,旅行社就變成一個平臺,這個平臺解決資質問題,解決信用問題,解決五險一金后顧之憂的問題,解決市場信息傳遞問題,我就做這么一個平臺,找導游收服務費,然后你導游自己開拓市場,這不好嗎?我覺得將來很可能是這么一種方式,因為接觸了很多導游,接觸了幾十年,個個精明強干,所以以導游為中心,完成旅行社的轉型,我覺得這是一種好的方式。至于說你叫什么名字不重要。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