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一諾智業旅游集團官網,我們專注: 農旅文養全產業鏈規投建營一站式提供商!
021-6422 7009 13636541448
12月13日,2020中國旅游集團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作了“文化引領,科技創新,奮力開創旅游集團發展新格局”的總結演講, 總結分析研判了2021年旅游業發展形勢和旅游集團未來五年的發展思路。
他談到,論壇進一步明確了新發展階段旅游業的指導思想,堅定了新發展階段旅游業的前行方向,進一步謀劃了新發展階段旅游業的重點任務。堅持科技創新,升級智慧旅游,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堅持轉型升級,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強大的旅游市場主體。需要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
以下為其部分演講實錄:
一

進一步明確了新發展階段旅游業的指導思想

二
進一步堅定了新發展階段旅游業的前行方向
堅持文化引領,推進融合發展,融入大眾旅游新時代和小康旅游新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公報15個部分和60條意見,應當說都與旅游的發展目標、工作任務和環境支撐有關,其中直接提到旅游的有兩處。第四部分第13條,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現代服務業。第九部分第34條“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對新發展階段旅游供給體系,從景區、度假區、城市、街區、紅色旅游、鄉村旅游、講好中國故事,發展入出境旅游等方面做了具體而豐富的闡述。無論是發展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還是發展現代服務業體系,都要求我們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大眾旅游大發展,小康旅游新發展,進而形成支撐旅游集團發展的堅實而強大的國內旅游市場。這個市場有多大呢?我們初步的測算是100億游人次、10萬億元消費。這么大的市場肯定會有溢出效應,不可能只靠旅行社、酒店、景區等傳統業態去滿足。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創新產品供給,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融合發展這件事上,要有更加開放的思維,旅游加出去就是新業態,別的產業加進來,也是新業態。今天的旅游已經成為國民大眾日常生活的重要選項,游客到了目的地則廣泛進入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間,不再有純粹的本地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間,也不再有純粹的外來游客的異地體驗空間。結果就是一個空間,即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從這個意義上,做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同時也要做休閑消費規劃。面向人民美好生活的規劃空間拓展了,企業的市場空間自然也就延展了。

堅持科技創新,升級智慧旅游,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山山水水的自然資源和歷史遺存的人文資源,適應并推動了入境旅游和大眾旅游初級階段的觀光需求。全面小康時代的旅游,將面臨旅游需求個性彰顯、組織方式日漸離散、產業供給更加多元的全新挑戰,融合化和數字化正在成為包括旅游在內的現代服務業的雙重特征。到目前為止,還有不少同志沒有完全理解“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間”,甚至“推進國有重點景區門票下降”有不同的看法。希望同志們從更高的政治站位理解為什么要“讓老百姓玩得起”,為什么要“更多的國民參與,更好的品質分享”,從面向未來的市場思維去理解什么是現代服務業。什么是未來?推進智慧旅游,加強關鍵技術應用,營造外來游客和城鄉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間和消費場景,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未來。在此基礎上,創新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研學旅游、專項旅游等產品體系,增加有效供給、優質供給、彈性供給,完善旅游公共服務,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推進行業轉型升級。旅游集團的十四五規劃如果看不到這一點,并加以重點布局,很可能會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旅游業沒有什么天生的嫡系部隊,也沒有什么一成不變的主力軍,誰能與國家旅游發展戰略相向而行,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對美好旅游生活的新需要,誰就國家旅游業的嫡系部隊和主力軍。如果橫亙在游客和市民之間的玻璃墻已經倒塌,那么劃分傳統旅游企業和其它類型市場主體的產業邊界也終會消失。時刻把“游客滿意度高不高、市場主體競爭力強不強、產業發展動能新不新”放在心上,落實在市場實踐上,高質量的發展目標也就不遠了。
堅持轉型升級,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強大的旅游市場主體。以旅游集團20強和上市公司為代表的領導企業,以旅游飯店集團60強為代表的旅游住宿業,以旅行社100強為代表的旅行服務業,以5A級旅游景區和主題公園為代表的旅游娛樂業,加上免稅、餐飲、目的地交通、文化創意等新型業態,共同構成了現代旅游業的生態體系。這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成就,也是現代旅游業體系建設的商業基礎。我們也要看到,與國際一流旅游企業和世界級的服務品牌相比,與游客滿意度和獲得感的期待相比,旅游集團大而不強、中小型企業品牌影響力較小、小微型企業專業化較低,都是業界急待解決的現實課題。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市場主體建設,財政和金融、工業與信息化、發展與改革等經濟部門,以及國資委、工商聯,對旅游領域的市場主體建設都給予了積極支持。地方黨委和政府在營造營商環境,培育市場主體下了很多功夫,出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文件。從所有制角度看,不存在“國進民退”,也不存在“國退民進”的問題,無論是“共和國長子”,還是“自家人”,都是人民美好旅游生活需要的,都是旅游市場平等競爭的商事主體。

三
進一步謀劃了新發展階段旅游業的重點任務
一是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過去三年,文化和旅游系統在組織機構、干部配置、發展理念、工作部署、實踐指導等方面做了很多打基礎、立長遠的工作。也要看到,如何更好地讓游客在旅程中感受文化之美、增強文化自信,如何通過旅游發展促進文化事業的效益和文化產業的效益,如何加強線上線下旅游市場監管,打擊不合理低價和欺客宰客,抵制不文明旅游,切實增強廣大游客和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與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相比,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今年七月,中國旅游研究院的團隊做了一次大型調查,形成了《文旅融合怎么樣,聽聽游客怎么說》的專題報告。來自一線的數據表明,持續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的真融合、深融合和廣融合,仍然是任重道遠的現實課題。當且僅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先進文化武裝起來的旅游集團。
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兩者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相向而行的時候,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高質量發展目標才可能真正實現。我們既不能把中央確定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要求口號化,也不能用旅游演藝、景區文創、非遺線路等產品層面的創新,把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表象化。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都是為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這是人民為中心的本質規定,也是政治要求。依靠旅游集團為代表的各級各類市場主體,才可能實現文化和旅游的真融合、深融合和廣融合,才可能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以大數據為突破口,以社會效能和經濟效益為導向,重構旅游市場和文化資源,可能才會真正打開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現實突破口。
二是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黃石國家公園、大英博物館、普羅旺斯、大堡礁、蘭貴坊、環球影城、海洋世界等世界級旅游景區,夏威夷、普吉島、蓬特卡納、迪士尼、地中海俱樂部等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在于它們能夠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訪,在于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在口口相傳中匯集而成“世界級”,或者說“世界級”的口碑。這就要求我們以多元發展、包容共享的心態借鑒國際旅游發展經驗,以免簽證、落地簽證、一簽多行、在線簽證等政策創新便利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訪中國。在項目建設上,不一定都是大投資、大開發,而是要走環境友好、社會共商、社區共享的發展模式,既可以是大而全,也可以是小而美。在實施路徑上,既要強調有為政府,也要強調有效市場。
三是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城市具有旅游客源地、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多重特征,街區、商圈、文化中心、市民公園、郊野公園則旅游供給體系創新的重要節點和關鍵支撐。城市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設和旅游利用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人民生活更幸福。只有生于斯、長于斯的人民生活幸福了,游客才愿意到訪,才會有更高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圍繞城市和街區的旅游開發、項目建設和市場推廣,要致敬歷史,尊重文化,不能天馬行空地為創新而創新。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是這一代旅游人的歷史責任。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不能只是中心城市的專屬,中小型城市和縣域中心城市也擁有同樣的入場券,旅游集團的空間布局要有針對性地下沉。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不僅指向過去,也同樣指向未來,現代都市的時尚商圈都可以納入我們的視野。紐約第五大道、東京銀座、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以及香港的蘭貴坊、臺北的忠孝東路,還有上海的南京路、廣州的天河路、重慶的解放碑、成都的春熙路等世界知名的商圏和街區,既是本地市民留連忘返的休閑空間,也是外來游客購物休閑的好去處。
文章標簽